由于我國國情和災害事故特點,為構建新時代國家應急救援體系,今年4月國家應急管理部掛牌成立,公安消防和武警森林兩支部隊20萬武警官兵轉制,劃歸應急管理部。組建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,對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、維護社會公共安全、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具有重大意義。
如果用一個成語來形容消防隊員的職業特點,很多人恐怕都會想到同一個詞:赴湯蹈火。一直以來,消防隊伍是“同老百姓貼得最近、聯系最緊的隊伍”,無論是在洪水里,烈火中還是地震后,他們總是出現在搶險救援最危險的地方,出現在人民群眾最危急的時刻。而現在,公安消防和武警森林兩支部隊近20萬名武警官兵有了新的身份。隨著今年4月應急管理部掛牌成立,他們被劃歸應急管理部,成為了新組建的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的主力軍。11月9日,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為這支新的隊伍授旗并致訓詞。那么這支消防救援的國家隊與之前的消防部隊相比發生了哪些變化?如何在新的管理體制機制下更好的發揮消防救援隊伍的職能呢?這些問題受到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。
我國災害事故頻發,雖然具體的防災和救災部門眾多,但缺乏統一的領導指揮機構。每次遇到大災難往往臨時組成國家救災領導小組,來具體協調分散在各相關部門的救援隊伍。今年3月21日,中共中央印發《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》,明確組建應急管理部。整合優化分散在各部門的應急力量和資源,構建統一領導、權責一致、權威高效的國家應急能力體系。方案還明確公安消防部隊和武警森林部隊不再列武警部隊序列,全部退出現役,轉為行政編制,成建制劃歸應急管理部。公安消防和武警森林兩支部隊的轉制是在什么背景下產生的呢?
應急管理部教育訓練司副司長劉克輝說:“消防隊伍的轉制是在黨和國家全面深化改革,推進治理體系、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大背景下進行的。它既是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一部分,也是國防和軍隊改革的內容。中央明確軍是軍,警是警,民是民,確定了這樣一個改革的原則。將公安消防部隊、武警森林部隊這樣一些軍事屬性不明顯的,主要承擔民事任務的隊伍從軍隊體制中剝離出來。是適應國家治理體系的能力,加強應急能力體系建設的需要。把兩支隊伍退出現役制以后,組建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,由應急部來管理,這樣有利于我們國家對應急救援力量的統一調度指揮,包括力量資源、裝備物資,各方面的資源的統一協調、統一使用,能夠提高救援的效能!
消防救援隊伍與老百姓的生活貼得最近、聯系最緊。長期以來,他們扎實開展火災防控,不斷完善社會消防治理體系,時刻奮戰在人民群眾最需要的地方,他們經歷了一次次血與火,生與死的考驗,贏得了全社會的認可。新中國成立時,消防隊伍實行民警編制,1965年起實行現役制。轉隸應急管理部之前,由公安部領導管理,列入武警部隊序列。這支隊伍從建國初期僅有1萬多人,1千余輛消防車,發展到現有指戰員17萬余人,執勤車輛4萬多臺。
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政治部主任肖梟說“新中國成立以來,共有626名消防官兵壯烈犧牲,先后有7個集體、4個個人,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榮譽稱號,3個集體被國務院中央軍委記集體一等功,26個集體47名個人受到國務院中央軍委的表彰!
這次轉制涉及到的另外一支部隊,武警森林部隊始建于1948年,最初是由原東北野戰部隊抽組而成的武裝護林隊。成立70年來,先后經歷了職業制、職業制與義務兵役制并存和現役制。一代代官兵用青春和生命守衛著祖國的森林資源,形成了“不畏艱險、不怕困苦、不計得失、不辱使命”的森林部隊精神。改制前,與公安消防部隊同樣列入武警部隊序列,由武警總部領導管理。
應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政治部主任郭小平說:“森林部隊的當時職責就是兩句話,保護國家森林資源,維護生態安全,實際上承擔的任務主要就是森林防火、滅火,同時參與武警部隊一些軍事方面的行動!
目前,應急管理部下轄的消防救援局與森林消防局,與轉制前相比,這兩支消防救援隊伍在職能上發生了哪些變化呢?
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政治部主任肖梟說:“原來是公安機關的一個警種,現在是國家綜合性常備應急骨干力量。原來主要是防火、滅火和應急救援,現在職能大大拓展,由以搶救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為主的滅火救援向綜合性應急救援轉變!
國家應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政治部主任郭小平說:“過去我們的中心任務就一件,森林防火、滅火,軍事任務就是參與武警部隊的一些行動,比如說重大活動的安!,F在除了這個中心任務以外,還要涉及到其他所有的災害救援,像地質災害、地震、山洪、泥石流這些!
《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》中明確,退出現役后消防救援隊伍和森林消防隊伍由過去的單一的防火、滅火救援向綜合性應急救援轉變,職能相比之前大大拓展。消防救援工作環境艱苦,難度大,甚至有犧牲的危險,身份轉變后,他們的待遇如何保障是穩定隊伍戰斗力的關鍵內容之一。